《就業創業證》申領
一、申領對象
《就業創業證》的發放對象為在法定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愿望的勞動者。
二、申領材料
勞動者在申領《就業創業證》時,應提供以下材料:身份證(查驗原件留復印件)、兩寸近期免冠證件照兩張、填寫申領登記表(現場領取填寫),并對本人填寫的真實性承諾。
三、就業創業證申領途徑
1.城鄉勞動者均可持相關材料向戶籍地、常住地或就業創業地的鄉鎮(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平臺或區人社部門申領《就業失業登記證》。
2.勞動者暫沒有領取紙質《就業創業證》需求的,可先在《安徽省陽光就業網上服務大廳》進行登記申請,受理事項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在3個工作日內辦結《就業創業證》。并通過短信等適當方式主動反饋辦理結果。必要時可對勞動者個人身份信息、失業狀態等進行審核。
3.勞動者確有需要的,可憑身份證,在全省范圍內就近的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免費領取紙質《就業創業證》,由發證機構加蓋發放專用章和鋼印。
咨詢電話:0553-3878864。
失業登記
一、登記對象
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有就業要求、處于無業狀態的城鄉勞動者。在內地(大陸)就業后失業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中的中國公民和臺灣地區居民(以下簡稱港澳臺居民)可參照執行。
二、登記條件
城鄉勞動者在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有就業要求,且目前處于無業狀態。
三、登記材料
1.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其中,內地(大陸)居民的有效身份證件指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或社會保障卡;港澳臺居民的有效身份證件指港澳臺居民居住證或社會保障卡、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
2.個人基本信息和失業原因,并對本人填寫信息的真實性做出承諾。
四、登記程序
1.申請人通過人社部12333、安徽省陽光就業網等平臺向戶籍地或常住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在線提交失業登記申請,并提交真實性承諾;
2.受理事項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在1個工作日內辦結失業登記,并通過短信等適當方式主動反饋辦理結果。必要時可對勞動者個人身份信息、失業狀態等進行審核。
3.勞動者確有需要的,可憑身份證,在全省范圍內就近的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免費登記失業在紙質版《就業創業證》上,由發證機構加蓋發放專用章。
咨詢電話:0553-3878864。
就業登記
一、登記對象
勞動年齡內處于就業狀態的城鄉勞動者。在內地(大陸)就業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中的中國公民和臺灣地區居民(以下簡稱港澳臺居民)可參照執行。
二、登記條件
城鄉勞動者在勞動年齡內被單位錄用、靈活就業等目前處于就業狀態。
三、登記材料
1.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其中,內地(大陸)居民的有效身份證件指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或社會保障卡;港澳臺居民的有效身份證件指港澳臺居民居住證或社會保障卡、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
2.個人基本信息和就業狀態證明材料(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可直接通過智慧就業系統、社保系統等網絡平臺查詢的就業信息,可不必提供),并對本人填寫信息的真實性做出承諾。
四、登記程序
1.申請人通過人社部12333、安徽省陽光就業網等平臺向戶籍地或常住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在線提交就業登記申請,并提交真實性承諾;
2.受理事項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在1個工作日內辦結失業登記,并通過短信等適當方式主動反饋辦理結果。必要時可對勞動者個人身份信息、就業狀態等進行審核。
3.勞動者確有需要的,可憑身份證,在全省范圍內就近的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免費登記就業在紙質版《就業創業證》上,由發證機構加蓋發放專用章。
咨詢電話:0553-3878864。
就業援助對象認定
一、認定對象
因身體狀況、技能水平、家庭因素、失去土地等原因難以實現就業,以及連續失業一定時間仍未就業的人員。
二、認定標準
1.零就業家庭成員:城鎮居民家庭中法定勞動年齡內的成員均處于失業狀況、且連續登記失業3個月以上就業確有困難的人員。
2.大齡就業困難人員: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有國有、集體企業工作經歷累計6個月或有單位繳納社會保險費記錄累計6個月以上,且連續登記失業9個月以上就業確有困難的人員。
3.長期失業人員:連續登記失業12個月以上、有國有、集體企業工作經歷累計6個月或有單位繳納社會保險費記錄累計6個月以上,接受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為其提供的就業崗位且不挑不揀、就業確有困難的人員。
4.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邊緣家庭的失業人員:正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且連續享受6個月以上或者目前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但以往24個月內累計享受過最低生活保障9個月以上的家庭,且登記失業9個月以上就業確有困難的人員。
5.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邊緣家庭的失地失林人員:正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且連續享受6個月以上或者目前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但以往24個月內累計享受過最低生活保障9個月以上的承包土地(林地)被征用家庭,土地(林地)被征用后人均不足0.3畝且登記失業6個月以上就業確有困難的人員。
6.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邊緣家庭的殘疾人:正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且連續享受6個月以上或者目前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但以往24個月內累計享受過最低生活保障9個月以上家庭的殘疾人,持有第二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殘疾等級被評定為4級且登記失業6個月以上就業確有困難的人員。
7.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邊緣家庭的高校畢業生:正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且連續享受6個月以上或者目前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但以往24個月內累計享受過最低生活保障9個月以上家庭的高校畢業生,且登記失業6個月以上就業確有困難的人員。
8.省人民政府確定的其他就業困難人員。
三、認定材料
1.身份證、《就業創業證》、《就業困難人員認定申請表》。
2.連續登記失業時間、享受失業保險待遇情況、單位參保繳費情況由人社部門通過內部系統智慧就業網、陽光就業網、社保系統)獲取,無須申請人提供;若上述情況無法從系統獲取,由申請人提供相關證明材料。
3.其他有關單位工作經歷證明、享受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證明等材料。
四、認定程序
1.符合條件的人員填寫《就業困難人員認定申請表》,向戶籍地社區(村)提交申請材料。
2.社區(村)初審合格公示7日無異議后,報街道復核并報區人社部門審核,區人社部門將審核完成的材料報市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市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在3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批。
3.就業困難人員認定實行市、縣(市)兩級審批制度,市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負責市區就業困難人員的審批和管理,縣(市)人社局負責轄區內就業困難人員的審批和管理。
咨詢電話:0553-3878864。
就業困難人員靈活就業社會保險補貼
一、補貼標準
對實現靈活就業并以個人身份繳納社會保險的就業困難人員,按照每人每月給予350元職工養老保險補貼(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職工養老保險補貼為每人每月450元)和100元職工醫療保險補貼。補貼期限除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含5年)的可延長至退休外,其余人員最長不超過3年(以初次核定其享受補貼年齡為準)。
二、申領條件
從事非全日制、臨時性和彈性工作形式的靈活就業(即勞動崗位不固定、工作時間不固定、收入不固定、勞動關系不固定的就業形式),且以個人身份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和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并按月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
三、申領材料
1.本人有效身份證件。
2.《蕪湖市就業困難人員社會保險補貼申請表》,并對本人填寫信息的真實性做出承諾。
四、補貼標準
每人每月350元職工養老保險補貼(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職工養老保險補貼每人每月450元)和100元職工醫療保險補貼。
五、申領程序
1.符合條件的人員填寫《蕪湖市就業困難人員社會保險補貼申請表》,向戶籍地社區(村)提交申請材料。
2.社區(村)初審合格公示7日無異議后,報街道復核并報區人社部門審核,經區人社部門審核合格后報區財政確認,按照季度打卡發放至申請人。
咨詢電話:0553-3878864。
公益性崗位安置補貼
一、申請對象
基層非營利性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機構、城鄉輔助性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機構、社會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勞務派遣企業、家庭服務業企業、物業管理服務企業、養老服務機構。
二、申請條件
1.愿意承擔社會責任、有公益性崗位需求的用人單位,安置法定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愿望的就業困難人員。
公益性崗位:
(一)基層非營利性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具體包括街道(鄉鎮)、社區(行政村)的基層勞動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社會救助、社區矯正、群團工作、殘疾人服務等崗位;
(二)城鄉輔助性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具體包括道路交通、治安巡防、市政管理、公共環境衛生等崗位;
(三)機關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單位的工勤服務輔助性崗位,具體包括保潔、保綠、保安等崗位;
(四)勞務派遣企業、家庭服務業企業、物業管理服務企業、養老服務機構的托底性安置崗位;
2.用人單位依法按月足額支付就業人員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工資(非全日制公益性崗位按時最低工資標準計算)和超出法定工作時間的報酬,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
符合以上條件的人員,需持有《就業失業登記證》,并被縣級以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認定為就業困難人員。
三、補貼標準
1.公益性崗社會保險補貼:用人單位應依法按月足額支付就業人員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工資(非全日制公益性崗位按小時最低工資標準計算)和超出法定工作時間的報酬,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社會保險補貼按照用人單位為就業困難人員實際繳納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等給予補助,不包括就業困難人員個人應繳納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用。
2.公益性崗位補貼:崗位補貼分為個人崗位補貼和用人單位崗位補貼。按照每人每月300元標準,由用人單位代為申報,區財政直接發放至個人賬戶;用人單位崗位補貼,按照每人每月300元標準,由區財政直接撥付至用人單位帳戶。
用人單位招用就業困難人員的,根據規定按季度申請社會保險補貼和崗位補貼。
四、申請材料
崗位申請:《公益性崗位申報表》、單位組織機構代碼證或法人證書等證明材料及復印件。
補貼申請:《公益性崗位社保補貼和崗位補貼申報表》、公益性崗位人員花名冊、公益性崗位人員工資明細單、社會保險繳費單據(社保繳費單據由區人才中心通過內容系統獲?。?。個人的公益性崗位補貼由用人單位代為申報,財政直接發放至個人賬戶。
五、申請程序
1.凡愿意承擔社會責任、有公益性崗位需求的用人單位均可向單位所在地的街道辦事處提出申請,初審后匯總報區人社局。
2.區人社局復審用人單位申請材料,根據因需定崗、科學開發的原則,合理核定用人單位公益性崗位的種類、數量,向社會公開發布公益性崗位信息。
3.用人單位錄用就業困難人員一個月之內,應與其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并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備案。按季度向區人社局申請社會保險補貼和崗位補貼。
咨詢電話:0553-3878864。
就業見習安置補貼
一、申請對象
鏡湖區范圍內依法成立(注冊)、登記的各類企事業單位及其他組織。
二、申請條件
指經人社部門認定的就業見習基地,提供適宜見習崗位,吸納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和16-24歲失業青年,進行3-12月的就業見習,同時支付見習人員生活補助。
見習基地申報條件:
1.在鏡湖區范圍內依法成立(注冊)、登記的各類企事業單位及其他組織;
2.符合我省產業發展導向且具有一定發展潛力,有一定規模,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在行業內具有較高知名度,并對就業見習工作有積極性;
3.能持續提供一定數量適合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的崗位;
4.有專門的見習指導老師,完備的見習管理制度、見習計劃和考核制度;
5.能夠按時為見習畢業生發放基本生活補助、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等;
6.認真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有符合國家規定的勞動保護和職業防護措施。
見習人員條件:
1.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畢業2年內未就業,且無單位社會保險參保記錄和勞動用工備案信息。
2.16-24周歲失業青年:參加就業見習時應為未就業,《就業創業證》登記為失業狀態。
三、見習補貼及獎勵
見習單位給予見習畢業生每人每月不低于2000元的生活補助,其中財政按照每人每月1400元的標準給予單位見習補貼。市財政為見習學員統一購買以人身意外傷害為主的綜合保險。
對見習期滿后與見習畢業生簽訂12個月以上勞動合同并繳納社會保險,且留用人數占當年度見習畢業生50%以上的見習單位,根據吸納見習畢業生人數按照每人1000元的標準給予單位一次性獎勵。
四、申請材料
見習基地申請:安徽省就業見習基地申請報告、《安徽省就業見習基地申報表》、《安徽省就業見習崗位年度計劃表》、單位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證、人社部門要求的其他材料。
見習補貼申請:《安徽省就業見習財政補貼申報表》、《安徽省就業見習人員情況匯總表》、見習人員見習期間工資表(須銀行轉賬記錄)、留用人員簽訂的勞動合同。
五、申請程序
(一)申報就業見習基地。通過“陽光就業”網辦系統向區人社局提出申請,并提交相關資料。
(二)資料審核。對通過資料審核的申報單位,由區人社局對其見習場所、管理制度、培訓條件、師資配備、經營管理等進行考察評估,提出審核意見;對經審核認定具備就業見習條件的單位,見習基地有效期3年。見習基地一經確認,區人社局通過部門網站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督。
(三)見習基地與見習人員達成見習意向后,應在一周內與見習人員簽訂《安徽省就業見習協議書》,
(四)委派實踐經驗豐富、技術水平高、責任心強的技術或管理人員作為見習帶教老師,幫助見習人員提高就業能力;
(五)使用社??ɑ蜚y行卡按時為見習人員發放生活補助,區人才中心為見習人員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
(六)見習基地每月按時發放見習人員生活補貼(即:同類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
六、見習基地的職責
1.見習基地與見習人員達成見習意向后,應在一周內與見習人員簽訂《安徽省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協議書》,并將就業見習協議書原件及見習人員身份證、畢業證復印件等材料報當地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審核備案,備案資料作為見習基地申領見習補貼的重要依據;
2.委派實踐經驗豐富、技術水平高、責任心強的技術或管理人員作為見習帶教老師,幫助見習人員提高就業能力;
3.見習基地要及時掌握見習人員思想、工作和生活情況,加強安全管理和健康管理,不得安排見習人員從事有毒有害或具有安全隱患的工作。有職業衛生要求的,要定期組織見習人員進行健康檢查;
4.見習基地應使用銀行卡為見習人員發放生活補助,并為見習人員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
5.吸納見習期間表現優秀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并達到一定比例。
咨詢電話:0553-3878864。
小微企業吸納特殊群體社會保險補貼
一、申領對象
吸納畢業2年以內的全日制高校畢業生、退役2年以內的自主就業退役軍人、建檔立卡貧困勞動者就業的小微企業。
二、申領條件
1.與以上特殊群體簽訂6個月以上勞動合同、辦理勞動用工備案并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在蕪注冊納稅小微企業;
2.高校畢業生、自主就業退役軍人均為首次就業;
3.該政策不可重復享受,符合條件的特殊群體僅可享受一次。
三、補貼標準
按照企業為以上特殊群體實際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給予企業補貼(不包括個人繳納部分),補貼期限不超過12個月。階段性減免社會保險費期間,小微企業吸納特殊群體就業社會保險補貼期限可順延。
四、申領材料
1.《小微企業吸納特殊群體就業社會保險補貼申報表》;
2.小微企業吸納特定群體花名冊;
3.身份證明材料:畢業證書、退役軍人證和貧困勞動者扶貧手冊的原件和復印件等;
4.勞動合同復印件(需用工備案)、企業營業執照及法人身份證復印件(審核原件)。
五、申請程序
1.符合條件的企業按要求填寫申報信息,向稅務主管機關所在地區人社部門提交申請材料,市級納稅企業向企業注冊地址所在區人社部門提交申請材料;
2.區人社部門受理企業申請(申請材料齊全)后,在5個工作日會同級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審核確認退役2年以內的自主就業退役軍人相關身份情況)、財政部門審核確認,并報市公共就業人才中心匯總、統計、備案;
3.審核結果在政府門戶網站公示無異議后,區人社部門及時將資金撥付至申請企業,所需資金由企業所屬區從就業補助資金中列支。
咨詢電話:0553-3878864。
錄用高校畢業生崗位補貼
一、申請對象
新錄用畢業2年內的全日制高校畢業生、簽定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初創企業。
二、申請條件
申請補貼起已工商注冊3年內的初創企業。
三、補貼標準
按企業實際招用人數給予1500元/人的崗位補貼,單個企業累計補貼金額最高不超過2萬元,分3年到位,每年不超過7000元。
四、申請材料
1.《蕪湖市初創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補貼申請表》(單位蓋章)
2.申請企業營業執照復印件
3.企業法定代表人身份證復印件
4.企業招用高校畢業生花名冊、畢業證書復印件、學信網學歷查詢證明(蓋單位公章)、勞動合同復印件。
五、申請程序
1.符合條件的企業按要求填寫申報信息,向稅務主管機關所在地區人社部門提交申請材料,市級納稅企業向企業注冊地址所在區人社部門提交申請材料;
2.區人社部門受理企業申請(申請材料齊全)后初審,財政部門復核確認后,由區人社部門及時將資金撥付至申請企業。
咨詢電話:0553-3878864。
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就業創業服務補助
一、申領對象
為本市中小微企業提供職業介紹服務的本市人力資源服務機構。
二、申請條件
1.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須與企業簽訂提供職業介紹服務的協議,并按協議介紹勞動者到企業就業;
2.經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介紹,在企業穩定就業的勞動者須與企業簽訂6個月以上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并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臨時就業的,勞動者應與企業簽訂相應的勞務協議;
3.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免收企業和勞動者服務費用;
4.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不能以同一勞動者重復申領補助。
三、補助標準
為本市企業吸納本市其他勞動者穩定就業提供服務的,按每人500元的標準給予就業創業服務補助;為本市企業吸納市外勞動者穩定就業提供服務的,按每人不高于400元的標準給予就業創業服務補助;為本市企業吸納本市勞動者臨時就業提供服務的,按每人200元的標準給予就業創業服務補助。
四、申請材料
1.《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就業創業服務補助申請表》;
2.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與企業簽訂的服務協議;
3.勞動者花名冊(含職工姓名、身份證號、聯系方式、崗位名稱、勞動合同期限);
4.穩定就業的勞動者勞動合同期限、參保情況由區人社部門通過內部系統獲取,無須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提供。臨時就業的,須提供相應的勞務協議、勞動報酬發放記錄。
五、申領程序
1.符合條件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按要求填寫申報信息,向所屬區人社部門提交申請材料;
2.區人社部門受理企業申請(申請材料齊全)后,會同級財政部門審核確認,并報市公共就業人才中心匯總、統計、備案;
3.審核結果及勞動者花名冊在政府門戶網站和企業內部公示無異議后,區人社部門及時將資金撥付至申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所需資金由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所屬區從就業補助資金中列支。
咨詢電話:0553-3878864。